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财富人物

财富人物

曾应明:用湘绣打造通往国际市场的文化名片

曾应明,1954年9月生,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先后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现任湖南湘绣城总经理。


曾应明爱好文学和美术,是湖南省著名的民 间文艺家,是湖南省民间工艺产业化道路的 开创者,他所创办的湖南湘绣城企业集团, 拥有直属企业十二家,配套企业64家,成为 全国最大的刺绣产业基地,为湖南省的经 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 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2013年3月,被评为“长沙市首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在他带领下的湘绣城,2011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十强企 业,2012年8月,集团公司主干企业湖南金霞湘绣城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正式获得由 文化部命名颁发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 匾, 成为全国刺绣类唯 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等6家单位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企业所在的 湘绣社区已逐步成熟,成为拥有三千人的社 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湖南湘绣城总经理曾应明


深深湘绣情缘


曾应明生于长沙的一个湘绣世家。曾祖父曾寿山曾为创办湘绣史上第一家 绣庄的胡莲仙制作绣稿,湘绣传世珍品《荷鹤图》为二人合作作品;母亲焦菊珍自画自绣的 湘 绣 精 品《 长寿鸟 》留 传 于 世,2005年其复制品获“中国四大名绣展评”一等奖 ; 他热爱 绘画的女儿曾理如今从事湘绣画稿设计工作。


18 岁那年,高中毕业的曾应明进入当时长沙县湘绣厂做学徒,后成为湘绣服装裁剪工,一干就是10年,这为他后来发展、推广湘绣产业奠定了基础。


1995年是湘绣史上灰暗的一年。这年8月,曾创造湘绣行业无数第一的长沙县湘绣厂 破产关门。但就在这一年,在长沙市沿江大道 317 号二楼的两间出租屋里,曾应明的湖南龙腾工艺服饰有限公司悄悄开张。“因为我知道这个看上去岌岌可危的行业实际上前程似锦。” 曾应明说。

22年过去了,曾应明创办的湖南 湘绣城企业集团已发展成著名的刺绣产业基 地,年产值超过15亿元,每年为湖南出口创汇达5亿元。2012年,湖南湘绣城集团主干企业 湖南金霞湘绣有限公司还被评为“国家文化产 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湘绣入选。但其中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年12月31日,首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示,其 中 并没有湘绣,得知这一消息,曾应明立即以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名义写下题为《绝不能让“湘绣”这张国家级名片滑落》的 报告,分送文化主管部门,又带着刊有湘绣 落选相关报道的报纸飞往北京,呈报中国文 联、中国民协的有关领导和相关专家。曾应 明还与其他湘绣业士一起四处奔走,促成湘 绣“申遗”座谈会的召开,得到了省市有关部 门的支持,并在政府部门支持下最终促成湘绣进入全国 17 项补录项目名单中,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从事湘 绣相关工作的四十多年里,曾应明有着突出 的艺术成就。除不断研究湘绣针法、创新湘 绣技艺、开创湘绣产业发展新模式外,他还先后发表了湘绣故事《老龙潭》、《八仙图》编辑出版《湖南湘绣传说的故事》等书籍,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大胆走出国门


经历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湘绣这张国家级的“名片”深受人们喜爱,但阳春白雪总不易被平民百姓所接受。几经沧桑,起伏跌宕, 湘绣这门手艺散落民间,近似失传。曾应明静观湘绣行业发展趋势,深刻感觉到只有大胆创新,将湘绣产业化、规模化,形成聚合效应才能更好地推动湘绣的发展,湘绣城也应运而生。


几年前,当大部分的商家还将眼光置于国内 时,在长沙市进出口公司任职的曾应明却早已敏锐地将眼光转向了世界这个大舞台。凭 着对市场扎扎实实的调研,曾应明下决心要 让湘绣走出国门。多年来,曾应明考察了世 界很多国家的市场,发现湘绣产品在国外很 受欢迎,很有市场前景。在考察过程中,他还摸索出了一套“国际生意经”。


首先,注重教育培训。在湘绣城的北面,占地 400 亩的湖南湘绣科技城将拔地而起。湘 绣城和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合办的湘绣艺术分 院,还有顺龙工艺美术基地将落户这里。不仅将形成湘绣相关产业的集结,而且将形成湖南民间技艺产业——雕刻、银业银饰、印花蓝布等的大集结,形成一个科研、生产、经营、销售和人才培养的体系。


其次,是注重织绣结合。单纯织锦产品在国外卖的价格并不高,但只要绣上特色湘绣图案,价格就会高出很多。刺绣产品出口还能充分带动非刺绣产品出口,据初步计算,这个比例大约是 1:16。另外,入乡随俗也是湘绣走向世界的一个法宝。曾应明说 : 比如,我们进入西班牙,了解到当地女性喜欢披肩,于是就以 披肩为主打商品,并绣上西班牙女性喜爱的玫瑰花,很快就占领了市场。而在尼泊尔,考虑 到当地人喜欢做礼拜,就推出一系列绣花抱枕,方便做礼拜时垫在膝头,深受当地客户欢迎。”


从 2004 年至今,湘绣城成了6位外国驻华大 使和领事、9位商务和文化参赞以及60多批 次国外市长、国际贸易代表团的光顾之地。曾应明的湘绣已成功进入世界上20多个国家 和地区,主要销售区域分布在欧美的英国、 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地。据介绍, 仅销往日本的服装年销售量便已达到200多 万件套,旗下的金霞湘绣公司以3天1个集装箱的频率,向国外输送绣品。


2011年,美国德克萨斯州拉达市拟与湖南长沙县建立友好县市关系,拉达市理查森市长在长沙县考察时见到了湘绣,非常喜爱,曾应明应邀代表湘绣城将精美湘绣带到了拉达市,他个人也被授予拉达市荣誉市民。


目前,湘绣城园区企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5亿 元。在湘绣城第一期工程40万平方米的建筑 中,三分之一是商铺和工厂, 三分之二是与之配套的住宅。现有25家湘绣企业、112家服装、家纺企业和 21 家电脑刺绣、拉链、银饰等配套企业进驻湘绣城,两层楼都是湘绣工厂。


如今,尝到文化产业化甜头的曾应明在文化 产业传承之路上愈走愈远,大有扩张之势, 除星沙湘绣城之外,位于长沙市的金霞湘绣 园已经完工。公司参股的湖南省工艺美术基地完工后,将形成年产20亿元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


展示文化魅力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刺绣艺术,中国则有20多个绣种,这说明人类在享受物质的实用同时,也在创造自己的审美对象,即把 实用和审美统一在载体上。而湘绣之所以能“誉 满全球”,除了它梦幻般的工艺外,更有着其 文化含量——集中了中国“书、画、印、绣” 的四大艺术要素,构成了它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种魅力也转化为湘绣在市场上的“附加值”。 在曾应明眼中,湘绣不仅是工艺品,更是文化图腾。只有走大众化道路,才能延续承载了2000 多年文化的湘绣,并拓展其生存空间。 


曾应明表示,传承文化是热爱工艺美术之人 发自心底的一种使命,商业运作是传承文化 背后强有力的支撑,也是每一商家必须经受 的考验。商业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一种责 任,也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专业性的文化 市场较之散户、小作坊,无论品牌影响或是成本、规模都占尽天时与地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工艺美术中的发展呈上升 趋势,而最容易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是烟 花、湘绣、陶瓷。目前,形成产业性最好的是烟花,其次便是湘绣和陶瓷。未来,湘绣产业将形成领头作用。”曾应明大胆预测, 当 谈到刺绣发展方向时,曾应明精辟地总结为三句话 : 刺绣带动非刺绣、刺绣带动非工 艺品、刺绣带动文化旅游。”


仅仅10多年时间,湘绣从“五大名旦” 一哑四下台”的尴尬境地,又浴火重生,走向世界,成为湖南的一张烫金文化名片。湘绣产业传承的成功,让曾应明掌舵的湘绣城有力量为 湘绣这张名片“烫金”:2005 年,承办“湖南 首届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06 年,参与承办首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2008 年,承办首届湖南湘绣服装艺术节;2009 年,承办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民间 工艺美术作品奖终评暨湖南省旅游商品博览会 ;2010年,参与承办首届中国湘绣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品博览会;2011年,承办全国首届“中国绣”湘绣征歌大赛试唱初评。


目前,曾应明正在运用文字的、影视的手段,把湘绣文化展示给现代受众。他撰写的 长篇小说《中国绣》,还在筹拍一部《中国 绣》 的电视连续剧,将来还要拍摄一部关于湘绣的电影。他不仅要让世界人民用上湘绣产品,欣赏湘绣艺术,而且要让其了解湘绣艺术历史、技艺和内涵,让湘绣重现“优美 的 魔术般物艺术 ”,让湘绣 “享誉全球”。


从湘绣挣扎在没落的边 缘到走向世界,我们可以看到 湘绣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潜力。 曾应明已将传承湘绣产业作 为他“不能推脱也不想推脱”的人生使命。他的湘绣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占领国际市场,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解决了大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财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