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风采 > 财富人物

财富人物

李屏:执锐披坚 奋勇前行

人物简介:李屏,湖南株洲人,现任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屏先生作为株硬集团首屈一指的涂层技术高级工程师,在涂层技术领域具备很强的研究开发水平,曾主持开发了黑金刚系列等多个硬质合金涂层牌号,填补了国内硬质合金深加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他还亲自主持了小松鼠系列硬质合金刀片槽型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取得了多项专利。


科班出身的总经理


1978年,16岁的李屏作为文革后第一批高考考生进入到了中南工业大学粉末冶金专业。关于当年的选择,用李屏自己的话说是“当时其实也没有太多想法”,他只是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回到株洲,最好能进入株洲硬质合金厂(以下简称“株硬”)。一切如愿以偿,大学四年后的1982年,他被分配到了株硬。


那时的李屏肯定不会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株洲钻石的总经理,会带领一个企业几年内走上国内龙头的地位。


进入株硬后,年轻的李屏从班组长开始,历任工段长、车间主任、营销部部长、技术开发部部长,1999年开始担任株硬三分厂厂长。或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李屏回忆起当初的往事,总觉得自己1999年以前似乎没什么进步,也没有太多想法。


这个三分厂也正是后来株洲钻石的雏形。三分厂起源于1986年,当时株硬利用瑞典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从山特维克公司引进了300吨可转位硬质合金刀片生产线及其技术,这一历史性的合作为后来的株洲钻石埋下了伏笔。


当时株硬派遣了60多人到山特维克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这60多人中就有李屏。这位土生土长的湖南人逐步开始接触世界先进企业的技术和理念。后来的1989年,李屏又作为日本政府扶持发展中国家计划的国际研修生赴日学习。


当株硬全面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准备将自己的刀具推向国际市场的时候,山特维克公司以产品仿制侵权为由,将株硬告上法庭,开始了双方间一场长达10年的官司,无论对方的初衷是什么,这场官司的确制约了株硬刀具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


在20世纪80年代末,也正是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开始走向合资的那个年代里,极具创新精神的株硬人曾十分渴望与国际刀具巨头的合资合作,他们期望借这样的方式以取得更大的发展,进入国际市场。然而因为控股权等问题,与山特维克公司长达两年的谈判以失败告终,随后的1994年,株硬又开始了与伊斯卡长达4年的谈判,而在最后一刻,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却让伊斯卡意外收获了特固克,随后其亚洲战略调整,加之其他一些原因,双方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株硬最终放弃了在合资合作上的努力,他们决定自己上马。2001年2月12日,株硬决定异地建造一条高起点、高标准、高性能的硬质合金生产线,成立了钻石工业园建设指挥部,李屏成为指挥部总指挥。历史给了李屏一个机遇,他也稳稳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认为自己从那以后开始真正独当一面,他明显地感觉到了同当初副厂长、分厂厂长任上完全不一样的压力,所有的事情到他这里之后都不再有退路。“决策对了公司就按对的走,决策错了就会按错的走。我慢慢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做,包括对行业、对产品,都是从那时候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02年,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李屏被聘任为总经理。


湖南因其历史上经过了移民和接纳贬官的大融合,从而使得其文化具有强大的兼收并蓄的功能。株硬有着这样的精神,于是敢于大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敢于积极运作合资合作,师之长技为我所用;李屏也有着这样的精神,多年来的学习、研修以及出国访问使他对产品和技术有了最广泛的思考,李屏说,“今天在硬质合金生产方面,我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而他也把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自信也带给了株洲钻石。


一手研发,一手销售


当时钻石工业园的投入高达2.7亿元,株洲钻石似乎拥有着天时和地利,但如同任何一个新兴企业一样,它同样面临着开拓市场的巨大任务,这绝非什么易事。正式投产的第一年株洲钻石只有5000万元销售收入。 


        李屏觉得那是自己和公司最困难的时候,“那时候每个月有两三百万的销售收入都会感觉高兴。”对于初创阶段的株洲钻石而言,绝对是一个用户也丢不起,哪个用户减少订货都会令李屏着急,所有的大客户、经销商李屏都要一年拜访两次。无论如何,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显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


但是,数字的变化却让人难以置信。2004年的2亿元似乎仍不尽如人意,2006年却跃升至6.6亿元,2007年9.6亿元,2008年的数字估计将达到11亿元。这个速度有些惊人,李屏靠的正是手里的两张王牌,一手研发,一手销售。


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研发就跟上了,投入上亿元资金,如今每年的研发费用也接近5000万元,6年后的今天,这个总共1000余人的公司,研发中心却有100多人,研发所使用的设备同生产线上的保持一致。对研发的重视让李屏和株洲钻石充分享受到了回报,近年来,株洲钻石在硬质合金的研发上以及在产品内在质量上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销售投入的力度也相当大,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营销体系的建设,每年的销售投入同样高达5000万元。利用株硬多年来形成的营销网络,现在株洲钻石在全国有20多个销售大区,营销人员100多位。其营销人员的奖励力度直接与业绩挂钩,上不封顶,李屏笑称:“现在有的区域经理可能收入比我还高哩。”他坚信,同行里没有哪一家比株洲钻石的销售模式更好。


当然,研发也好,销售也好,这么大的投入还要得益于株硬以及董事会对株洲钻石的全力支持。李屏似乎很喜欢用“没有人比我(们)更……”这样一个句式,他对于株洲钻石的股权结构同样自豪不已,“国内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恐怕也没有几家比我们的股权结构更合理。”株洲钻石在正式成立之前就考虑到要在体制上有所创新,当时引进了几家外来投资,并专门设计了股本结构,其中两大重要的原则即:第一大股东不能超过50%,管理层必须持股。目前,包括骨干员工在内的个人持股达上百人,员工持股无疑使他们对公司的有了更高的忠诚度。董事会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水平,决策则真正由管理层来作,充分给予管理层自主权。


有胆识,敢为天下先,大概也是湖南人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株洲钻石敢于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创新公司结构,敢于借鉴全球先进的营销理念创新销售模式。李屏多次强调:“人才问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他敢于大投入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心态开放的企业家


话题回到合资合作,对今天的株洲钻石来说,恐怕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渴求合资合作了。实际上,自2002年公司成立伊始,株洲钻石就分别与肯纳、伊斯卡有过合作谈判,但最终都未有结果。与山特维克正在进行的谈判将来到底会走向何方,谁也说不清楚,因为以株洲钻石目前的地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两个公司之间的事情,况且,株洲钻石寄托了太多人的民族感情。


但对于这个问题,李屏的心态却是十分开放的,“如果我们合资,对国内的金属加工领域的发展是件好事情,技术引进之后对大家都会有所提升。”他以中国彩电冰箱行业的合资合作为例,“从刚开始的两三家合资,不断引进技术、培养人才,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供应基地。”他坚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合资合作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李屏看来,产业的未来就是只要有一家提升起来,别的企业也相应得到提升;而且刀具必然会伴随着我国汽车、钢铁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从国外刀具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印证,山特维克即是伴随着瑞典的汽车、钢铁的发展而崛起的,几乎汽车工业发达的地方都有著名的刀具品牌,瑞典还有山高,德国有瓦尔特、威迪亚、英格索尔,日本有三菱、东芝,韩国有特固克。“我们国家将来肯定会有2~3家起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对于株洲钻石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李屏觉得与良好的国家制造业形势的确是有关系的,他们也恰好跟上了这样的发展形势,加上体制、机制好,胆子大。如今企业在这样的轨道上运转,人们似乎都期待着株洲钻石能够乘胜追击,加快步伐扩产扩能。然而李屏却没有头脑发热,他冷静地从所有人的兴奋中抽身出来。去年底,几乎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今年会出现经济形势问题,李屏却从大量订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要求降低2008年销售计划,并向各销售大区提出预警。


今天,李屏意识到这样的形势恰是另一种机会,株洲钻石可以停下来解决这两年高速发展积压的内部问题,包括过去开发过程中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都要静下来认真解决。株洲钻石毕竟是一个新兴企业,“包括一些管理的问题,不停下来整顿,要想继续做大,内部机制肯定要出问题。胜利的时候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头脑发热就会把自己搞垮,就要付出代价。我们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李屏冷静得似乎同那个自豪的总经理完全是两个人。


他仍旧不停地强调:“很多企业都想做大,赚了钱就到处投资。我们要把产品做专,不去搞其他事情,只有专注才能把企业做得最好,不能盲目做大。那样会造成公司销售收入增长越多利润就越薄,企业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企业的发展要科学,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


开放,就是对所有先进文化所抱有的吸收、借鉴的态度,我们早已从湖南人魏源的《海国图志》里就理解了这个词。不开放,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株洲钻石不足以有今天,李屏不足以有今天。


来源:精英名人堂


财富人物